朋友說過,我是購物狂。我的衣櫥鞋櫃,每個星期有進漲,比起什麼股票基金的升幅更有保證。
記得有一次在IFC的Lane Crawford,我在東邊煩惱著鞋子應該買米色還是白色,在西邊又困擾著裙子的長度,身旁的朋友說我好幸福,人生都只有「該不該買這件衣服」和「買什麼顏色比較好」兩種苦惱,生活總是笑咪咪的。我說妳也可以呀,把那只會投訴工作和壓力的嘴巴關上來就可以了。我有工作,也有伴侶,也有家庭,每天身上發生的也不淨是好事,相信每一看似幸福的人同時承受著別人不知道的壓力和痛苦,但要知道這些痛苦和壓力不是跟一百個人埋怨就能解決嘛,幹嘛時常亂放負能量,地球上輻射夠多空氣已經夠壞了好嗎?
我嘛,不開心的時候購物,開心的時候購物更開心!
雖然喜愛購物,但我不是名牌奴隸呀,要知道可以成為名牌奴背後必須要大量金錢支持,我又沒有金主,求包養又一直沒反應,所以未有成為名牌奴隸的資格。有人覺得我買四千元一件冷衫很瘋狂,我就認為如果不夠喜歡的話四十元我也覺得浪費。每個人心裡都有個秤,秤上的單位因人而異,有人是「價錢」,有人是「質料」,我的單位是「喜歡」。四十元的路邊攤我會喜歡,四百元的韓衣我也喜歡,四千元的名牌負擔得起我也鍾愛。
我也試過穿起一件新衣,在鏡子前晃來晃去,明明是應付得來都猶豫不決不知買還是不買。為什麼要考慮那麼久呢?當然是因為價錢昂貴,唸頌了十次大悲咒經文喃嘸喃嘸都未能心安理得地走去付款(我好怕下地獄呀)。在這個情況下,如果身邊陪著一個不太喜愛思考的朋友,大致都是損友,為免妳再苦惱下去有脫髮的危險,就會慫恿妳:「這件衣服的質料和款式超長興啦,買了之後可以穿十年呀。」因此,$衣服價錢/10/365的算式在我腦袋瓜浮起,然後忘記天打雷劈的危險乖乖走去付款。
似曾相識情景重播:(來源:阿比的屁話-我們仨在台北Day 2)
『我們仨在台北,陪Kyon到Wistore弄手機保護貼,這一貼,三個人的荷包重傷離場,買了我今年最貴的衣服(哭),不停說服自己,超美啊/可以穿很多年/打歌服要投資啦等等。
我:「有點貴耶。」
Vivian:「分開毛毛和外套來算的話,就沒那麼貴啦。」
Kyon:「有道理。」
我只能說,損友的影響力真大。』
不過撫心自問,家裡有多少件這樣類似/同款/更昂貴的衣服呢?我真的會十年後還拿出來穿嗎?還有半年世界就可能末日滅亡了,怎麼可以說到十年後還穿這件衣呀!
死後我們大概不會在地獄相見,但如果三四十年後世界沒有滅亡,你又剛好見到街上有個好穿著舊款好像貴價大衣的老嬸在拾紙皮和汽水罐,麻煩把你手上的雜誌和罐子遞給她,因為那個老嬸應該是我。